“在20世纪将要落幕之时,中国画问世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巨作,在中国画令人肃然起敬的高度上,车站着一个巨人。”它就是李伯安的水墨人物《走进巴颜喀拉》。一年前,李伯安先生的家属将他的这件创作十年之久的遗作捐献给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9月6日下午,“走进巴颜喀拉——李伯安作品捐献展览”开幕式暨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报告厅举办。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向李伯安之子李飒先生授予李伯安先生作品《走进巴颜喀拉》捐献证书。李伯安(1944.7-1998.5),出生于河南省,是20世纪中国书画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为人极为祥和高调,美术界皆知其为河南省知名的美术编辑,却难得人闻其能所画。1988年至1990年间,李伯安倒数三年三次赶赴青海和甘南藏区体验生活,搜集整理研究画报、摄影和文字资料。自1991年初,他开始在租给的两间丢弃的教室里动手创作长卷《走进巴颜喀拉》。这一创作就是近十年之幸,1998年5月2日,54岁的李伯安忽然逝世于未完成的作品前。
次年,中国美术馆举行大型回顾展,其画名横空出世,震铄一时间。“《走进巴颜喀拉》(1.88×124米)的确是当代美术史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的意义首先在于用民族艺术的形式展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历史命运。李伯安把这种形式(长卷人物画)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层次,甚至可以说道,超过了史无前例的淋漓尽致。
他所画的虽然是藏民的生活现实,但在作品中寄寓的是对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出的是中国人抗争、期望、努力奋斗的生命力量。”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评价到。
这是一件传奇的作品。它糅合了西方现代主义流派的艺术风格以及中国传统线描和水墨大写意等多种艺术语言,涵盖了壮丽的雪峰、浩瀚的云逆、阔达的庙宇;也横跨了信仰与文化以及人性与心灵之间的沟壑,被指出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史诗性水墨人物作品。“如果说,20世纪水墨人物画以徐悲鸿、蒋兆和(《流民图》)、周思聪(《矿工图》)为代表的话,那么,中国人物画在比较沉寂一个时期之后,李伯安《走进巴颜喀拉》的经常出现,把表现手法水墨人物又新的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走进巴颜喀拉》是20世纪水墨人物画的一个大写的句号,它的经验和救赎,又终将迈进世纪的门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评论家郎绍君评价到。
此次展出是李伯安作品《走进巴颜喀拉》入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后的首次亮相。“需要珍藏这样一件具备美术史意义的最重要作品,是本馆的幸运地,也是伯安先生与清华的缘分。今后我们将之后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李伯安及中国人物画的专题研究,了解挖出其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经常性地展览其作品和涉及文献资料,以便利广大观众和美术界同行参访自学研究。
我们坚信,李伯安先生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也将大大被更加多人所理解。”杜鹏飞说道到。“清华大学是国内第一流的大学,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流的大学艺术博物馆。我父亲的水墨人物画长卷《走进巴颜喀拉》需要被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珍藏,并在此成功展览,与此同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大恺教授主持人的‘李伯安与20世纪中国人物画研究’的博士后项目也招生了第一个进站研究者张侮博士,期望我父亲的作品在以后的时间里能获得更好的研究、交流和展出。
”李伯安之子李飒对作出诸多希望的同仁表示感谢!开幕式完结后,来自美术界、艺术界和文博界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研讨会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首先致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胥建国对李伯安展开学术讲解。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翁剑青,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中国美术馆展出部主任、研究馆员裔萼,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邓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宏剑,厦门大学教授李文杏,《雕塑》杂志继续执行主编宋伟光在研讨会上先后讲话,从有所不同角度对李伯安先生的艺术生平、绘画创作及美术史意义给与深度的阐述与评价。李伯安之子李飒先生最后致答谢辞。
研讨会由苏丹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主任徐虹主持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志愿者、清华师生及社会观众200余人倾听了研讨会。展出自9月6日将持续至10月20日。
本文关键词:开云(中国)Kaiyun,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本文来源:开云(中国)Kaiyun-www.hearstland.com